从2004年的京东推出线上商城以来,陆陆续续越来越多的超市也开始做自己的电商。这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促使商家开始学习互联网思维,扩充自己的销售渠道,迎合整个市场的发展,这就包括一些超市。那么超市开启电商模式之后,,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线下实体零售店在第一季度的数据报表中虽然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除去便利店之后,超市的销售额却是负增长的情况。同时,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日用品和包装食品的次数逐渐增加,这两大类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35%。而整个2016年,有53.5% 的中国城市家庭通过电商购买过快速消费品,比前一年又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喜欢逛超市,超市流失了大部分年轻消费者,而这些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却在逐年提升。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外资超市,它们的营业额正在不断下降。永辉是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一个,在第一季度新开了33家门店。但主打生鲜和进口食品的它,严格意义上来说,与大润发等传统商超本身就不太一样。很多超市尝试接入微信、支付宝等手段后,都还是没能有效吸引年轻人重新回到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做电商似乎成了超市不得不做的选择。沃尔玛是最先布局做电商的超市,而大润发、永辉都在2014年就上线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步子最慢的百联也在去年6月推出了自己的电商。
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已经习惯了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消费者,转移到自己的网站或者app里,并且把这些精确流量巩固住?有些消费者其实还根本不知道一些知名超市有自己的电商,说明这些超市的电商存在感很弱。
所以它们会先用“曲线救国”的策略去先推行自己的线上商品,比如永辉超市在京东入驻了主营的生鲜业务;百联和阿里巴巴在年初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万家、苏果超市等上万家线下零售门店接入了美团外卖平台;大润发在全国有230家门店也接入了三大外卖平台。虽然这样的做法很普遍,但是商家为了日后的良好发展还是应该将流量尽量引进自己的app。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超市的电商进行的怎么样,他们的售前、售后还有体验如何。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消耗在移动端上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商家如果还不进入移动端的话,就难算电商。前端整体体验跟成熟电商比都有或大或小的毛病,家乐福、永辉、大润发、百联和物美,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app,麦德龙则是在微信公众号里搭建了一个移动端购物入口。
这几家超市的app端首页界面和淘宝以及京东比较类似(除了百联)。底部“仪表盘”内有4~5个角标,最上方是搜索框和置顶的信息广告,中间8~10个圆盘。但有些app中层的圆盘按钮设置显得有些累赘,比如家乐福,尤其跟它有限的功能相比。并不是每个app都像京东或者淘宝这些移动电商平台有生活充值缴费或者借款的功能,倒是比较在情理之中。
家乐福app的水准对于这样一个跨国大公司来说有点失常。最为尴尬的是,比如消费者搜“气泡水”,首先出现的是起泡酒,然后是“水密码”护肤品,到第20个产品左右才出现真正的气泡水产品。另外这个app似乎分不清楚滑动和选择,有点过于敏感了。而且产品无法选择大中小号的规格。相比之下,永辉的app在交互上并没有什么致命伤。但使用感不算顺畅。主要原因是它将产品分成了“当日达”和“次日达”两个类别,分别来自不同门店,重叠的产品比较少。
但是这些电商超市有做的比较完善的一点就是,它们支持支付宝和微信这两种最主流的电子付款方式。家乐福和永辉还支持apple pay。虽然接入支付方式比较容易做到,当这也体现出它们的诚意。
超市的电商之路还很漫长,想要让消费者注意到他们的自营电商或者是下载它们的app,这需要超市商家的不断努力。商家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推广,去提高自家电商的知名度,还要优化电商平台上的一些购物体验,这样才能将消费者流量导入后进行更好的转化。